事件回顧
關于美情報機構針對中國商用密碼企業的網絡攻擊細節于近日公開。攻擊者通過未公開漏洞入侵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植入高級木馬,橫向滲透至代碼管理系統,最終竊取近7GB敏感數據。其中包括存儲客戶檔案列表、合同訂單、密碼研發項目代碼等重要信息。

此次數據安全事件再次凸顯企業內部數據安全防護的重要性。攻擊者往往通過釣魚郵件、漏洞利用、內部滲透等方式,長期潛伏并竊取核心數據。企業若僅依賴的基礎防護,已難以應對日益復雜的內部威脅。敏捷科技認為,企業需聚焦內部系統數據安全,構建"防外+防內+防泄露"的全方位防護體系。
內部系統
數據安全風險場景
Make data more secure
>> CRM系統數據安全風險:任意文件上傳漏洞、身份認證繞過漏洞、接口未授權訪問漏洞、客戶個人信息和交易記錄等敏感信息外泄、合同文檔被非法下載、通過API接口批量導出數據、銷售人員越權查看其他區域客戶數據、離職員工保留訪問權限、第三方服務商過度授權等
>> 代碼管理系統數據安全風險:開發人員違規上傳至公開平臺、構建服務器配置泄露、開發工具鏈被植入后門、開發人員擁有不必要的高權限、外包人員訪問核心代碼庫、離職員工保留代碼下載權限等
企業如何針對性
防護內部系統數據
Make data more secure
>> AI定密核心數據,分級管控
● AI精準定密:掃描企業內部數據庫、文件服務器、業務系統,通過融合ai工具精準識別、定密敏感數據(如客戶信息、財務數據、源代碼等)。
● 數據分類分級:根據數據重要性劃分保護等級(如公開、內部、機密、絕密),制定差異化的防護策略。
>> 數據加密+防泄露DLP
● 存儲加密:對內部系統中的敏感數據強制加密,即使被竊取也無法直接讀取、無法修改。
● 落地加密:通過加密軟件與CRM系統的集成,使得相關人員從CRM系統下載數據時電子文檔自動加密,并在后續操作中始終保持加密狀態,防止系統數據的丟失和二次傳播。
● 流轉管控:限制USB、網盤等外發渠道,對敏感文件外發進行審批和水印追蹤,攔截違規外發行為。
>> 強化訪問控制,防止越權操作
● 最小權限:確保員工僅能訪問必要數據,避免"一刀切"授權。
● 權限管控:結合零信任架構,實時驗證訪問請求。同時嚴格監控管理員、運維人員操作,防止濫用權限。
>> 持續監測,快速響應
● 日志審計+水印溯源:記錄所有數據訪問行為,通過文件水印信息確保泄露事件可追溯。
● 自動化響應:發現威脅后后臺自動阻斷訪問、并向管理員告警。
● 強化應急機制:建立數據安全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并定期進行事故處置演練。開展員工數據安全意識培訓,了解最新的數據安全國家政策和行業規范。
企業數據安全不能僅靠"堵漏洞",而需建立"識別-防護-監測-響應"的閉環體系。在APT攻擊、內部泄露風險并存的今天,企業需更主動地保護內部系統中的核心數據,避免成為下一個攻擊目標。

關注敏捷小助手,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