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如期而至
除了打假維權
信息泄露問題
已連續幾年成為315關注的焦點
2013年央視3·15聚焦安全網購;2014年晚會曝光網銀支付的漏洞;2015年曝光公共場所無密碼wifi陷阱;2016年晚會上主持人演示了公共免費WiFi瞬間盜取用戶個人信息;2017年現場演示科技手段用照片通過人臉識別認證......專家預測,今年的315晚會將再次聚焦個人信息泄露問題。
據有關數據統計,截至 2018 年 12 月,我國網民規模達 8.29 億,但是僅一年內遭遇垃圾信息、詐騙信息、個人信息泄露的中國網民數就高達6.88億,可以看出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的嚴重性。
2019年1月,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發布的《2018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顯示,“個人信息保護缺失”高居當年維權輿情熱點排行榜第二位。
2018年,個人信息泄露事件接二連三發生。AcFun900萬條用戶數據外泄;前程無憂的195萬條用戶求職簡歷泄露;圓通快遞10億條快遞數據被售賣;順豐快遞3億用戶數據被兜售5億條華住旗下酒店客戶開房數據被出售;萬豪集團5億名客人的信息被泄露... ...網站、酒店、快遞公司等都成為信息泄露的源頭,網絡時代的個人信息保護問題受到廣泛關注。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對收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經營者應當采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信息泄露、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采取補救措施。企業沒有盡到安全管理責任,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賠償用戶損失。
面對“信息保護缺失”的風險隱患,企業要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推動數據防竊密、防篡改、防泄露等安全技術的部署,對企業內部系統網絡的關鍵節點做好防護工作,有效降低“內鬼”和不法分子竊密風險。
信用讓消費更放心,敏捷讓數據更安全
消費者通過企業平臺購買產品或服務時會填寫一些個人敏感數據,如包括身份信息、手機號碼、家庭住址在內的個人財產信息、生物識別信息等,這些數據被存儲到應用系統后臺后,企業必須承擔安全管理責任。由于安保防范措施不到位、內控制度不完善,容易引發企業“內鬼”信息泄露事件;企業網絡服務系統存有漏洞也會給不法分子可趁之機。
作為數據安全及數據管理領域一流的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敏捷科技致力于為政府、企業及機構提供專業的數據安全產品及服務。敏捷科技堅持以創新為導向的發展戰略,建立了一套內外一體化數據安全防護體系,已服務涵蓋黨政機關、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關鍵基礎設施等領域上萬家知名用戶。
除從“內部控制”層面為用戶提供主動加密、數據防泄漏、云內容安全、勒索病毒安全衛士等數據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產品外,敏捷科技還推出了可以確保企業外出安全合規無風險的外出文件安全管控平臺;除此之外,敏捷科技為用戶提供信息安全咨詢服務,幫助企業排斥安全隱患,有效規避風險,全方位保障用戶數據安全。未來,敏捷科技將繼續堅守、不懈追求,為國家數據安全事業保駕護航!

關注敏捷小助手,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