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顧
近期,涉及華為芯片技術被竊一事引起廣泛關注。據報道,華為海思的兩個高管張某、劉某離職后成立尊湃通訊,然后以支付高薪、股權支付等方式,誘導多名海思研發人員跳槽其公司,并指使這些人員在離職前通過摘抄、截屏等方式竊取華為海思芯片技術信息。

經過專業技術鑒定,侵權芯片技術有40個技術點與權利公司商業秘密的密點具有90%以上同一性,構成實質性相同。尊湃通訊被確認竊取了華為海思的技術,其主要負責人目前無法聯系,服務器已被查封。
在此次事件背后,因為目前市面上Wi-Fi 6國產路由器芯片的主流供應商是美國的高通、博通,所以這次華為海思被竊取的芯片技術,其實是國家通訊安全、科技發展安全的重要一環。華為作為全球通信設備供應商和5G技術的領導者,其芯片技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其核心技術被竊取,將對我國高科技發展安全造成嚴重影響。
像芯片研發這類的高科企業的商業秘密具有存儲量大、機密性高、面臨威脅廣、泄密渠道多、保護措施缺乏等特點,因此主體單位必須嚴格落實審核把關責任,做好“人防”、“物防”、“技防”。
近年來,由數據泄密事件引發的國家安全威脅已經屢見不鮮,而這類事件暴露我國高科企業在知識產權保密意識和安全技術保障方面的短板。而通過數據加密和文件溯源等技術,就可以阻斷內部數據泄密途徑,同時加強監督管理,保障知識產權等商業秘密數據在全生命周期安全可控。
Part.1
透明加密 智能防泄
對內部所有重要數據進行強制、主動、透明加密,保證數據全生命周期都在加密狀態下得到保護,防止數據被非正常獲取與使用;當包含敏感信息的文件以郵件附件外發、U盤等介質拷貝、微信等即時工具等流通渠道外發時,將被自動攔截,并觸發警報,告知后臺管理員,便于有關部門及時阻斷泄密行為。
Part.2
外發管控 溯源定責
通過多層級的外發審批流程,以及限定接受者文檔使用權限、閱讀次數和使用時間等方式,來控制外發出去的機密文件,有效避免機密信息的二次泄露以及非法使用潛在風險,解決機密信息被非法擴散的問題;通過文件水印技術,降低以拍照等方式泄露商務文件輸出及流轉過程中的重要數據的風險,便于后期追溯糾責,解決信息泄露的定位與追責。
Part.3
數據管理 制度完善
對數據進行分類分級,梳理數據資產,按照保密等級進行分類,嚴格把控數據使用的人員權限。建立數據安全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并定期進行事故處置演練。開展員工數據安全意識培訓,了解最新的數據安全國家政策和行業規范,強化員工數據安全意識,明確數據泄密后企業和個人將會承擔的法律后果。
在這類數據泄密事件背后,我們更多的是希望事件能引起更多企業對于技術安全、知識產權安全、商業秘密安全的關注,共同筑造一個清朗的科技產業生態,保衛企業的科技創新成果,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

關注敏捷小助手,了解更多